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,这只是企业职位的基本需求;将最有能力的人才放到专职上,才是超配。
对于企业而言,每天的核心在于找人、找钱、找项目。
起初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找钱是最重要的,但现在我认为找人才应该是第一位。
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,微软的面试时间是一整天,在此过程中,要经过六轮的面试,每个面试的环节大概一个小时左右。
从英文写作与测试、专业技术问题、项目经验等等,一系列问题。
足以看出,微软对待招聘极为重视和谨慎。
2010年4月6日,雷军创立小米,从软件到手机硬件,雷军没有丝毫经验,小米缺失优秀人才。雷军当时将行业内精英人士用excel表单都罗列出来,挨个找。
为了找到人才,雷军打了90多通电话,为了说服他们加入小米,雷军连续约谈10个小时,创业初,雷军把一半的精力都放到了人才引进上面。
人才,是企业在市场核心的竞争资源,是重要的资产。人招对了,事半功倍,人招错了,对企业的损失不可估量。
在与企业家、高管的交流中,结合自身的经验,对于招聘也总结出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!
很多企业创始人认为,招聘是人事的工作,自己不需要负责。来到企业面试,是否录取全凭人事的意愿,对于面试者的信息,管理者一概不知,等到员工入职工作,发现不适合企业,结果责任全部推到Hr身上。
这也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存在的误区,对于人力部门不公平,对企业资源也产生了极大的浪费。
在世界500强企业中,一般要求至少跨两个级别。假如说招聘一线销售,一线销售跨两级是经理,那每招聘一个销售都需要经理面试一遍。
阿里巴巴在招聘过程中,一度跨四个级别,员工的入职往往需要总监去面试。
招聘不是人事部自己的工作,领导也需要上心,招错人是需要付出15倍代价的。
对于巨头企业,员工主动性要占到第一位,有主动性不仅能让自己干劲十足,还能加持团队,带动他人。
拥有主动性的员工,不拘泥于环境的特定性,更不会受到信息的制约,哪怕遇到困难,也能找到机会,甚至创造机会,逆流而上。
他们往往将工作当作一份事业,并且愿意全力以赴。
比如在疫情期间,春节档电影被撤档,字节跳动却另辟蹊径,将电影在互联网平台播放。确认想法后,字节跳动全力动员,快速联系影视老板、谈判价格、确认签约,紧接着产品专题页研发测试,线上系统测试。
所有的工作仅仅用了36个小时,《囧妈》上线第一时间观看量突破千万人次。
提出专业问题,对于项目不断追问细节,是在面试过程中要做的事。
比如在面试过程中提到:你之前做过哪些项目?在项目当中负责哪些角色?你的决策在项目中起到了什么作用?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处?
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,再深度挖掘,当这些问题涉及到具体时间、人物、地点,就更加真实,更有利于对人员的评判。
这么做也是怕招个南郭先生进来,滥竽充数。
招聘是最花费时间,花费精力的工作,但是作为管理者是无法逾越的难题。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,成就蜀国大业,雷军三十顾茅庐找到行业顶尖人才,成就小米集团的盛况。
在人才的选拔中不可大意,领导者要参与之中,寻找积极主动员工,深挖员工背景,也祝愿每家企业得到优秀人才。